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9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796篇
林业   425篇
农学   731篇
基础科学   752篇
  1220篇
综合类   2256篇
农作物   313篇
水产渔业   220篇
畜牧兽医   659篇
园艺   95篇
植物保护   420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24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153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59篇
  2015年   222篇
  2014年   283篇
  2013年   340篇
  2012年   409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334篇
  2009年   321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55篇
  2005年   338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198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71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15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41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4 毫秒
21.
Marine fisheries target and catch fish both for direct human consumption (DHC) as well as for fishmeal and fish oil, and other products. We derived the fractions used for each for 1950–2010 by fishing country, and thus provide a factual foundation for discussions of the optimal use of fisheries resources. From 1950 to 2010, 27% (~20 million tonnes annually) of globally reconstructed marine fisheries landings were destined for uses other than DHC. Importantly, 90% of fish destined for uses other than DHC are food‐grade or prime food‐grade fish, while fish without a ready market for DHC make up a much smaller proportion. These findings have implications for how we are using fish to feed ourselves or, more appropriately, how we are not using fish to feed ourselves.  相似文献   
22.
水稻氮钾吸收的交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氮和钾都是水稻生长的大量必须营养元素,在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稻对氮、钾的吸收存在着一定的交互作用。本文在综述水稻氮、钾吸收的机理上,探讨了氮素对水稻钾素吸收的影响,以及钾素对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为分析不同水氮供应对宁夏沙土春玉米主要评价指标的影响,采用灌水和施氮2因素交互设计,灌水量设置3个水平(W0.6(0.6KcET0)、W0.8(0.8KcET0)和W1.0(KcET0),Kc为作物系数,ET0为潜在作物蒸发蒸腾量),施氮量设量4个水平:N150(150 kg/hm2)、N225(225 kg/hm2)、N300(300 kg/hm2)和N375(375 kg/hm2),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灌水量和施氮量的交互作用对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有极显著影响,对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和籽粒氮素累积量有显著影响;在相同灌水条件下,春玉米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产量、WUE均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函数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与基于组合赋权的TOPSIS模型两两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各模型之间相关系数均值为0.465~0.787;基于整体差异组合评价模型得出W0.8N300评价值最高。考虑试验区年际降雨量分布不均,经回归分析拟合得出,当春玉米生育期内灌水量与有效降雨量之和为544 mm、施氮量为260 kg/hm2时,春玉米综合指标评价值最高(1.47),为适宜的春玉米滴灌灌水施肥量。本研究可为沙土地区春玉米滴灌施肥过程中水氮科学管理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4.
黄金镇 《绿色科技》2020,(4):177-178
指出了深度学习方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取得较大的进展,但医学图像处理的复杂性使得全自动分割方法难以取得较好的分割效果。在卷积网络分割的基础上,结合应用场景使用适当的后处理手段来提升图像的分割效果是一种比较有临床意义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了基于概率图的全连接条件随机场模型和基于用户交互的深度编辑网络,并分析总结了这两种方法的实现原理和各自优势,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25.
了解水分、氮素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对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氮肥利用效率与氮肥施用技术、水分与氮素对水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耦合效应、作物-土壤关系及水氮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尚不明确;高产水稻水氮耦合与高效利用的分子机理不清楚;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尚未掌握。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今后重点研究: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及其机制;水氮互作调控水稻吸收利用水分和氮素的生理与分子机理;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6.
研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纤维蛋白凝胶(FG)与妥布霉素复合物加速骨折愈合。bFGF与rhBMP-2和妥布霉素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复合,将具有抗生素缓释系统的复合物注入犬胫骨骨折处,并做内固定,于术后第2周,采集犬胫骨骨折处样品,每隔2周采集1次,共采集4次,将每次采集的样品制成组织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4种因子,并对组织切片进行分析,用多功能真彩色细胞图象分析管理系统,分析所得数据用SPSS18.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试验组第2周表达强阳性,而对照组阳性表达较弱;前4周,试验组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阳性率呈上升趋势,强于对照组;前8周,试验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bFGF与rhBMP-2和妥布霉素以纤维蛋白胶为载体的复合物在骨折愈合具有中促进细胞增殖、黏附、趋化、分化,以及骨折末端血管生长和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花椰菜霜霉病是影响其生产和品质的主要真菌类病害之一,为探究基因型、环境,以及基因与环境互作效应对花椰菜霜霉病病情指数的影响,对4个花椰菜品种(厦美80天、雪园80天、830-F、黄80天)进行人工接种,调查了3个生长时期、4个不同田间温湿环境条件处理下花椰菜的发病情况,分析霜霉病病情指数与温度、湿度、昼夜温差、积温和日照时数5个气象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对花椰菜霜霉病抗性的贡献率依次为基因型>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变异幅度分别为77.52%~87.04%、12.33%~19.94%、0.63%~2.54%;黄80天具有较强的霜霉病抗性,可以作为抗性种质资源;花椰菜霜霉病与日均湿度、昼夜温差呈显著正相关,与日均温度、积温呈显著负相关,与日照时数无显著关系。综上,低温和高湿环境会加剧花椰菜霜霉病的发生,选用抗病品种、秋冬季注意保温、保持通风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霜霉病发生。  相似文献   
28.
近年来,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气态信号小分子,在植物中的研究越来越多,尤其是植物NO的产生机理及其在植物不定根发生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本文概括了NO在植物体内的产生途径,详细阐述了NO及其与其他信号分子互作对植物不定根发生的影响,总结了植物不定根发生过程中NO调控的相关基因表达;最后,展望了NO参与植物不定根发生的研究趋势,以期为NO在植物不定根发生的应用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9.
Sexual dimorphism is widely observed in almost all farmed aquatic animal species but giant freshwater pawn (GFP) is unique, with males characterized by three main morphotypes (blue claw, orange claw and small males) and females by different reproduction status (ovary, berried egg and already‐spawned females). There has been reported evidence that the effect of male morphotype may have masked genetic variation in growth‐related traits, as a result the heritability for male body weight was lower than that estimated in female. A pending question has arisen whether selection should be made in female only.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e used an 8‐year data set from a long‐term selection programme (2008–2015) for high growth in this species comprising 106,756 individuals that were offspring of 515 sires and 810 dams. The body weight data of female and male GFP or of each morphotype was treated as a separate trait and a multi‐trait approach was used to estimate genetic correlations for homologous traits between sexes and between morphotypes. Ou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little differences in the heritability estimates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In female, mature ovary individual displayed higher heritability than berried egg and already‐spawned females. For male, the heritability for blue claw, orange claw and small males were 0.11, 0.06 and 0.00 respectively. Between‐sex genetic correlation was moderate (0.55 ± 0.11) for body weight, suggesting that the trait expressions in female and male may be genetically different. In female, the genetic correlations for body weight among three female types were close to one (0.91–0.94). In contrast, the genetic correlations for body weight between male morphotypes especially between blue claw or orange claw and small males were low (0.15–0.25). Furthermore, we estimated genetic gain as the difference in least square means (LSM) or estimated breeding values (EBV) between the selection line and control group. The genetic gain in body weight was smaller in females than in mal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is no need to run separate breeding programme for female and male GFP. A combined selection using both female and male data can achieve selection response for body weight as demonstrated in the present study.  相似文献   
30.
生长性状是水产养殖鱼类最重要的经济性状之一,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意义重大。通过以不同的养殖鱼类为对象,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鱼类生长主要受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具体为:(1)环境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外因,其对生长的影响一般呈现出剂量效应的规律。温度、光照、营养等主要环境因子的过量和不足均可能对鱼类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寻求最优条件是制定最佳养殖环境的终极目标,人为调控多种环境因子在现代水产养殖业中具有重大的应用潜力。(2)基因是生长性状调控的内因,其对生长的影响很大程度上表现出因果效应的关系。某些基因的单碱基核苷酸多样性、基因结构变异、染色体倍性变化,以及转基因等都表现出对鱼类生长产生统计显著性的影响。鉴于生长是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寻找主效基因并在选育中加以利用是改良生长性状的重要基础。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长相关候选基因的筛选以及辅助分子育种方面展现出强大的优势。(3)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影响主要来自基因型对不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具有特异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此目前对其量化研究非常有限。但在制定大规模商业育种计划之前,考虑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综上所述,充分理解环境、基因,以及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水产养殖鱼类生长的影响能更好地对其生长性状加以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养殖成本和发挥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